jiangongw.com搜集整理!
1)在安装内衬风管之前,首先要检查风管内衬的涂层是否存在破损,有无受到污染等,若发现以上情况需进行修补或者直接更换一节完好的风管进行安装。
2)内衬风管的安装与薄钢板法兰风管安装工艺基本一致,先安装风管支吊架,风管支吊架间距按相关规定执行,风管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逐节吊装或者在地面拼装一定长度后整体吊装。
3)内保温风管与外保温风管、设备以及风阀等连接时,法兰高度可按表6.2的要求进行调整,或者采用大小头连接。
4)风管安装完毕后进行漏风量测试,要注意的是,导致风管严密性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在于风管挡风条的安装与法兰边没有对齐,以及没有选用合适宽度的法兰垫料或者垫料粘贴时不够规范。
5)风管运输及安装过程中应注意防潮、防尘。
6.7.2 技术指标
1)风管系统强度及严密性指标,应满足《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要求;
2)风管系统保温及耐火性能指标,应分别满足《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和《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141要求;
3)内保温风管金属风管的制作与安装,可参考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非金属风管制作与安装》15K114的相关规定;
4)内衬保温棉及其表面涂层,应当采用不燃材料,采用的粘结剂应为环保无毒型。
6.7.3 适用范围
适用于低、中压空调系统风管的制作安装,净化空调系统、防排烟系统等除外。
6.7.4 工程案例
上海迪士尼乐园梦幻世界、青岛部分地铁3号线1标段、中海油大厦(上海)等机电安装工程。
6.8 金属风管预制安装施工技术
6.8.1 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
6.8.1.1 技术内容
(1)技术特点
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代替了传统角钢法兰风管连接技术,已在国外有多年的发展和应用并形成了相应的规范和标准。采用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不仅能节约材料,而且通过新型自动化设备生产使得生产效率提高、制作精度高、风管成型美观、安装简便,相比传统角钢法兰连接技术可节约劳动力60%左右,节约型钢、螺栓65%左右,而且由于不需防腐施工,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
(2)施工工艺
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根据加工形式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法兰与风管壁为一体的形式,称之为“共板法兰”;另一种是薄钢板法兰用专用组合式法兰机制作成法兰的形式,根据风管长度下料后,插入制作好的风管管壁端部,再用铆(压)接连为一体,称之为“组合式法兰”。通过共板法兰风管自动化生产线,将卷材开卷、板材下料、冲孔(倒角)、辊压咬口、辊压法兰、折方等工序,制成半成品薄钢板法兰直风管管段。风管三通、弯头等异形配件通过数控等离子切割设备自动下料。
1)薄钢板法兰风管板材厚度0.5~1.2mm,风管下料宜采用单片、L型或口型方式。金属风管板材连接形式有:单咬口(适用于低、中、高压系统)、联合角咬口(适用于低、中、高压系统矩形风管及配件四角咬接)、转角咬口(适用于低、中、高压系统矩形风管及配件四角咬接)、按扣式咬口(低、中压矩形风管或配件四角咬接、低压圆形风管)。
2)当风管大边尺寸、长度及单边面积超出规定的范围时,应对其进行加固,加固方式有通丝加固、套管加固、Z形加固、V形加固等方式。
3)风管制作完成后,进行四个角连接件的固定,角件与法兰四角接口的固定应稳固、紧贴、端面应平整。固定完成后需要打密封胶,密封胶应保证弹性、粘着和防霉特性。
4)薄钢板法兰风管的连接方式应根据工作压力及风管尺寸大小合理选用,用专用工具将法兰弹簧卡固定在两节风管法兰处,或用顶丝卡固定两节风管法兰,弹簧卡、顶丝卡不应有松动现象。
6.8.1.2 技术指标
应符合《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141相关规定。
6.8.1.3 适用范围
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适用于通风空调系统中工作压力不大于1500Pa的非防排烟系统、风管边长尺寸不大于1500mm(加固后为2000mm)的薄钢板法兰矩形风管的制作与安装;对于风管边长尺寸大于2000mm的风管,应根据《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141采用角钢或其他形式的法兰风管。采用薄钢板法兰风管时,应由设计院与施工单位研究制定措施满足风管的强度和变形量要求。
6.8.1.4 工程案例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中国尊、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等机电安装工程。
6.8.2 金属圆形螺旋风管制安技术
6.8.2.1 技术内容
(1)技术特点
螺旋风管又称螺旋咬缝薄壁管,由条带形薄板螺旋卷绕而成,与传统金属风管(矩形或圆形)相比,具有无焊接、密封性能好、强度刚度好、通风阻力小、噪声低、造价低、安装方便、外观美观等特性。根据使用材料的材质不同,主要有镀锌螺旋风管、不锈钢螺旋风管、铝螺旋风管。螺旋风管制安机械自动化程度高、加工制作速度快,在发达国家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施工工艺
金属圆形螺旋风管采用流水线生产,取代手工制作风管的全部程序和进程,使用宽度为138mm的金属卷材为原料,以螺旋的方式实现卷圆、咬口、合缝压实一次顺序完成,加工速度为4~20m/min。金属圆形螺旋风管一般是以3~6m为标准长度。弯头、三通等各类管件采用等离子切割机下料,直接输入管件相关参数即可精确快速切割管件展开板料;用缀缝焊机闭合板料和拼接各类金属板材,接口平整,不破坏板材表面;用圆形弯头成形机自动进行弯头咬口合缝,速度快,合缝密实平滑。
螺旋风管的螺旋咬缝,可以作为加强筋,增加风管的刚性和强度。直径1000m以下的螺旋风管可以不另设加固措施;直径大于1000mm的螺旋风管可在每两个咬缝之间再增加一道楞筋,作为加固方法。
金属圆形螺旋风管通常采用承插式芯管连接及法兰连接。承插式芯管用与螺旋风管同材质的宽度为138mm金属钢带卷圆,在芯管中心轧制宽5mm的楞筋,两侧轧制密封槽,内嵌阻燃L型密封条。
图6.3 承插式芯管制作示意图 表6.3 内接制作技术要求
接管口径/mm 内接板厚/mm 内接口径/mm
500 1.0 498
600 1.0 598
700 1.0 698
800 1.2 798
900 1.2 898
1000 1.2 998
1200 1.75 1196
1400 1.75 1396
1600 2.0 1596
1800 2.0 1796
2000 2.0 1996
采用法兰连接时,将圆法兰内接于螺旋风管。法兰外边略小于螺旋风管内径1~2mm,同规格法兰具有可换性。法兰连接多用于防排烟系统,采用不燃的耐温防火填料,相比芯管连接密封性能更好。
主要施工方法:
1)划分管段:根据施工图和现场实际情况,将风管系统划分为若干管段,并确定每段风管连接管件和长度,尽量减少空中接口数量。
2)芯管连接:将连接芯管插入金属螺旋风管一端,直至插入至楞筋位置,从内向外用铆钉固定。
3)风管吊装:金属螺旋风管支架间距约3~4m,每吊装一节螺旋风管设一个支架,风管吊装后用扁钢抱箍托住风管,根据支吊架固定点的结构形式设置一个或者两个吊点,将风管调整就位。
4)风管连接:芯管连接时,将金属螺旋风管的连接芯管端插入另一节未连接芯管端,均匀推进,直至插入至楞筋位置,连接缝用密封胶密封处理。法兰连接时,将两节风管调整角度,直至法兰的螺栓孔对准,连接螺栓,螺栓需安装在同侧。
5)风管测试:根据风管系统的工作压力做漏光检测及漏风量检测。
6.8.2.2 技术指标
应符合《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 GB50738、《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141相关规定。
6.8.2.3 适用范围
适用于送风、排风、空调风及防排烟系统金属圆形螺旋风管制作安装;
1)用于送风、排风系统时,应采用承插式芯管连接方式;
2)用于空调送回风系统时,应采用双层螺旋保温风管,内芯管外抱箍连接方式;
3)用于防排烟系统时,应采用法兰连接方式。
6.8.2.4 工程案例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等机电安装工程。
6.9 超高层垂直高压电缆敷设技术
6.9.1 技术内容
(1)技术特点
在超高层供电系统中,有时采用一种特殊结构的高压垂吊式电缆,这种电缆不论多长多重,都能靠自身支撑自重,解决了普通电缆在长距离的垂直敷设中容易被自身重量拉伤的问题。它由上水平敷设段、垂直敷设段、下水平敷设段组成,其结构为:电缆在垂直敷设段带有3根钢丝绳,并配吊装圆盘,钢丝绳用扇形塑料包覆,与三根电缆芯绞合,水平敷设段电缆不带钢丝绳。吊装圆盘为整个吊装电缆的核心部件,由吊环、吊具本体、连接螺栓和钢板卡具组成,其作用是在电缆敷设时承担吊具的功能并在电缆敷设到位后承载垂直段电缆的全部重量,电缆承重钢丝绳与吊具连接采用锌铜合金浇铸工艺。
(2)施工工艺
1)利用多台卷扬机吊运电缆,采用自下而上垂直吊装敷设的方法。
2)对每个井口的尺寸及中心垂直偏差进行测量,并安装槽钢台架。
3)设计穿井梭头,用以扶住吊装圆盘,让其顺利穿过井口。
4)吊装卷扬机布置在电气竖井的最高设备层或以上楼面,除吊装最高设备层的高压垂吊式电缆外,还要考虑吊装同一井道内其他设备层的高压垂吊式电缆。
5)架设专用通讯线路,在电气竖井内每一层备有电话接口。指挥人、主吊操作人、放盘区负责人还必须配备对讲机。
6)电气竖井内要设置临时照明。
7)电缆盘至井口应设有缓冲区和下水平段电缆脱盘后的摆放区,面积大约30~40㎡。架设电缆盘的起重设备通常从施工现场在用的塔吊、汽车吊、履带吊等起重设备中选择。
8)吊装过程:选用有垂直受力锁紧特性的活套型网套,同时为确保吊装安全可靠,设一根直径12.5mm保险附绳,当上水平段电缆全部吊起,将主吊绳与吊装圆盘连接,同时将垂直段电缆钢丝绳与吊装圆盘连接。当吊装圆盘连接后,组装穿井梭头。在吊装过程中,在电气竖井井口安装防摆动定位装置,可以有效的控制电缆摆动。将上水平段电缆与主吊绳并拢,由下而上每隔2m捆绑,直至绑到电缆头,吊运上水平段和垂直段电缆。吊装圆盘在槽钢台架上固定后,还要对其辅助吊挂,目的是使电缆固定更为安全可靠。在吊装圆盘及其辅助吊索安装完成后,电缆处于自重垂直状态下,将每个楼层井口的电缆用抱箍固定在槽钢台架上。水平段电缆通常采用人力敷设。在桥架水平段每隔2m设置一组滚轮。
6.9.2 技术指标
(1)应符合下列标准规范的相关规定: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2)技术要求
电缆型号、电压及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核实电缆生产编号、订货长度、电缆位号,做到敷设准确无误;电缆外观无损伤,电缆密封应严密;电缆应做耐压和泄漏试验,试验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电缆敷设前还应用2.5kV摇表测量绝缘电阻是否合格。
6.9.3 适用范围
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电气垂直井道内的高压电缆吊运敷设。
6.9.4 工程案例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
6.10 机电消声减振综合施工技术
6.10.1 技术内容
(1)技术特点
机电消声减振综合施工技术是实现机电系统设计功能的保障。随着建筑工程机电系统功能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机电系统设备(设施)被应用到建筑工程中。这些机电设备(设施)在丰富建筑功能、改善人文环境、提升使用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素,如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及传播的噪声和振动给使用者带来难以接受的困扰,甚至直接影响到人身健康等。
(2)施工工艺
噪声及振动的频率低,空气、障碍物以及建筑结构等对噪声及振动的衰减作用非常有限(一般建筑构建物噪声衰减量仅为0.02~0.2dB/m),因此必须在机电系统设计与施工前,通过对机电系统噪声及振动产生的源头、传播方式与传播途径、受影响因素及产生的后果等进行细致分析,制定消声减振措施方案,对其中的关键环节加以适度控制,实现对机电系统噪声和振动的有效防控。具体实施工艺包括:对机电系统进行消声减振设计、选用低噪、低振设备(设施)、改变或阻断噪声与振动的传播路径以及引入主动式消声抗振工艺等。
主要施工方法:
1)优化机电系统设计方案,对机电系统进行消声减振设计。机电系统设计时,在结构及建筑分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满足建筑功能的合理机电系统分区,为需要进行严格消声减振控制的功能区设计独立的机电系统,根据系统消声、减振需要,确定设备(设施)技术参数及控制流体流速,同时避免其他机电设施穿越。
2)在机电系统设备(设施)选型时,优先选用低噪、低振的机电设备(设施),如箱式设备、变频设备、缓闭式设备、静音设备,以及高效率、低转速设备等。
3)机电系统安装施工过程中,在进行深化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系统消声、减振功能需要,通过隔声、吸声、消声、隔振、阻尼等处理方法,在机电系统中设置消声减振设备(设施),改变或阻断噪声与振动的传播路径。如设备采用浮筑基础、减振浮台及减震器等的隔声隔振构造,管道与结构、管道与设备、管道与支吊架及支吊架与结构(包括钢结构)之间采用消声减振的隔离隔断措施,如套管、避振器、隔离衬垫、柔性软接、避振喉等。
4)引入主动式消声抗振工艺。在机电系统深化设计中,针对系统消声减振需要引入主动式消声抗振工艺,扰动或改变机电系统固有噪声、振动频率及传播方向,达到消声抗振的目的。
6.10.2 技术指标
按设计要求的标准执行;当无设计无要求时,参照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隔振设计规范》GB50463、《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GB50868、《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50356。
6.10.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大、中型公共建筑工程机电系统消声减振施工,特别适用于广播电视、音乐厅、大剧院、会议中心、高端酒店等安装工程。
6.10.4 工程案例
吉林省广电中心、吉林省政府新建办公楼、上海金茂大厦、北京银泰中心、中国银行大厦、首都博物馆、中国大剧院等机电安装工程。
6.11 建筑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技术
6.11.1 技术内容
(1)技术特点
建筑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技术覆盖建筑机电系统的方案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行维护阶段,其执行者可以由独立的第三方、业主、设计方、总承包商或机电分包商等承担。目前最常见的是业主聘请独立第三方顾问,即调试顾问作为调试管理方。
(2)调试内容
1)方案设计阶段:为项目初始时的筹备阶段,其调试工作主要目标是明确和建立业主的项目要求。业主项目要求是机电系统设计、施工和运行的基础,同时也决定着调试计划和进程安排。该阶段调试团队由业主代表、调试顾问、前期设计和规划方面专业人员、设计人员组成。该阶段主要工作为:组建调试团队,明确各方职责;建立例会制度及过程文件体系;明确业主项目要求;确定调试工作范围和预算;建立初步调试计划;建立问题日志程序;筹备调试过程进度报告;对设计方案进行复核,确保满足业主项目要求。
2)设计阶段。该阶段调试工作主要目标是尽量确保设计文件满足和体现业主项目要求。该阶段调试团队由业主代表、调试顾问、设计人员和机电总包项目经理组成。该阶段主要工作为:建立并维持项目团队的团结协作;确定调试过程各部分的工作范围和预算;指定负责完成特定设备及部件调试工作的专业人员;召开调试团队会议并做好记录;收集调试团队成员关于业主项目要求的修改意见;制定调试过程工作时间表;在问题日志中追踪记录问题或背离业主项目要求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确保设计文件的记录和更新;建立施工清单;建立施工、交付及运行阶段测试要求;建立培训计划要求;记录调试过程要求并汇总进承包文件;更新调试计划;复查设计文件是否符合业主项目要求;更新业主项目要求;记录并复查调试过程进度报告。
3)施工阶段。该阶段调试工作主要目标是确保机电系统及部件的安装满足业主项目要求。该阶段调试团队包括业主代表、调试顾问、设计人员、机电总包项目经理、专业承包商和设备供应商。该阶段主要工作为:协调业主代表参与调试工作并制定相应时间表;更新业主项目要求;根据现场情况,更新调试计划;组织施工前调试过程会议;确定测试方案,包括机电设备测试、风系统/水系统平衡调试、系统运行测试等,并明确测试范围,明确测试方法、试运行介质、目标参数值允许偏差、调试工作绩效评定标准;建立测试记录;定期召开调试过程会议;定期实施现场检查;监督施工方的现场调试、测试工作;核查运维人员培训情况;编制调试过程进度报告;更新机电系统管理手册。
4)交付和运行阶段。当项目基本竣工后进入交付和运行阶段的调试工作,直到保修合同结束时间为止。该阶段工作目标是确保机电系统及部件的持续运行、维护和调节及相关文件更新均能满足最新业主项目要求。该阶段调试团队包括业主代表、调试顾问、设计人员、机电总包项目经理、专业承包商。该阶段主要工作为:协调机电总包的质量复查工作,充分利用调试顾问的知识和项目经验使得机电总包返工数量和次数最小化;进行机电系统及部件的季度测试;进行机电系统运行维护人员培训;完成机电系统管理手册并持续更新;进行机电系统及部件的定期运行状况评估;召开经验总结研讨会;完成项目最终调试过程报告。
(3)调试文件
1)调试计划:为调试工作前瞻性整体规划文件,由调试顾问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起草,在调试项目首次会议,由调试团队各成员参与讨论,会后调试顾问再进行修改完善。调试计划必须随着项目的进行而持续修改、更新。一般每月都要对调试计划进行适当调整。调试顾问可以根据调试项目工作量大小,建立一份贯穿项目全过程的调试计划,也可以建立一份分阶段(方案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行维护阶段)实施的调试计划。
2)业主项目要求:确定业主的项目要求对整个调试工作很重要,调试顾问组织召开业主项目要求研讨会,准确把握业主项目要求,并建立业主项目要求文件。
3)施工清单:机电承包商详细记录机电设备及部件的运输、安装情况,以确保各设备及系统正确安装、运行的文件。主要包括设备清单、安装前检查表、安装过程检查表、安装过程问题汇总、设备施工清单、系统问题汇总。
4)问题日志:记录调试过程发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正式文件,由调试团队在调试过程中建立,并定期更新。调试顾问在进行安装质量检查和监督施工单位调试时,可根据项目大小和合同内容来确定抽样检查比例或复测比例,一般不低于20%。抽查或抽测时发现问题应记入问题日志。
5)调试过程进度报告:详细记录调试过程中各部分完成情况以及各项工作和成果的文件,各阶段调试过程进度报告最终汇总成为机电系统管理手册的一部分。它通常包括:项目进展概况;本阶段各方职责、工作范围;本阶段工作完成情况;本阶段出现的问题及跟踪情况;本阶段未解决的问题汇总及影响分析;下阶段工作计划。
6)机电系统管理手册:是以系统为重点的复合文档,包括使用和运行阶段运行和维护指南以及业主使用中的附加信息,主要包括业主最终项目要求文件、设计文件、最终调试计划、调试报告、厂商提供的设备安装手册和运行维护手册、机电系统图表、已审核确认的竣工图纸、系统或设备/部件测试报告、备用设备部件清单、维修手册等。
7)培训记录。调试顾问应在调试工作结束后,对机电系统的实际运行维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并做好相应的培训记录。
6.11.2 技术指标
目前国内关于建筑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没有专门的规范和指南,只能依照现行的设计、施工、验收和检测规范的相关部分开展工作。主要依据的规范有:《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检测技术规程》JGJ/T260、《变风量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343。
6.11.3 适用范围
适用新建建筑的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特别适用于实施总承包的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
6.11.4 工程案例
巴哈马大型度假村、北京新华都等机电系统调试工程。
7 绿色施工技术
7.1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
7.1.1 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
7.1.1.1 技术内容
基坑封闭降水是指在坑底和基坑侧壁采用截水措施,在基坑周边形成止水帷幕,阻截基坑侧壁及基坑底面的地下水流入基坑,在基坑降水过程中对基坑以外地下水位不产生影响的降水方法;基坑施工时应按需降水或隔离水源。
在我国沿海地区宜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护坡桩+搅拌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内陆地区宜采用护坡桩+旋喷桩止水帷幕的地下水封闭措施;河流阶地地区宜采用双排或三排搅拌桩对基坑进行封闭,同时兼做支护的地下水封闭措施。
7.1.1.2 技术指标
(1)封闭深度:宜采用悬挂式竖向截水和水平封底相结合,在没有水平封底措施的情况下要求侧壁帷幕(连续墙、搅拌桩、旋喷桩等)插入基坑下卧不透水土层一定深度。深度情况应满足下式计算:
式中 L——帷幕插入不透水层的深度;
hw——作用水头;
b——帷幕厚度。
(2)截水帷幕厚度:满足抗渗要求,渗透系数宜小于1.0×10-6cm/s。
(3)基坑内井深度:可采用疏干井和降水井,若采用降水井,井深度不宜超过截水帷幕深度;若采用疏干井,井深应插入下层强透水层。
(4)结构安全性:截水帷幕必须在有安全的基坑支护措施下配合使用(如注浆法),或者帷幕本身经计算能同时满足基坑支护的要求(如地下连续墙)。
7.1.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有地下水存在的所有非岩石地层的基坑工程。
7.1.1.4 工程案例
北京地铁8号线、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
7.1.2 施工现场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
7.1.2.1 技术内容
施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施工现场非传统水源的水收集与综合利用,该项技术包括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雨水回收利用技术、现场生产和生活废水回收利用技术。
(1)基坑施工降水回收利用技术,一般包含两种技术:一是利用自渗效果将上层滞水引渗至下层潜水层中,可使部分水资源重新回灌至地下的回收利用技术;二是将降水所抽水体集中存放施工时再利用。
(2)雨水回收利用技术是指在施工现场中将雨水收集后,经过雨水渗蓄、沉淀等处理,集中存放再利用。回收水可直接用于冲刷厕所、施工现场洗车及现场洒水控制扬尘。
(3)现场生产和生活废水利用技术是指将施工生产和生活废水经过过滤、沉淀或净化等处理达标后再利用。
经过处理或水质达到要求的水体可用于绿化、结构养护用水以及混凝土试块养护用水等。
7.1.2.2 技术指标
(1)利用自渗效果将上层滞水引渗至下层潜水层中,有回灌量、集中存放量和使用量记录。
(2)施工现场用水至少应有20%来源于雨水和生产废水回收利用等。
(3)污水排放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
(4)基坑降水回收利用率为
式中 Q0--基坑涌水量(m3/d),按照最不利条件下的计算最大流量;
Q1--回灌至地下的水量(根据地质情况及试验确定);
q1—现场生活用水量 (m3/d);
q2—现场控制扬尘用水量 (m3/d);
q3--施工砌筑抹灰等用水量(m3/d);
K6--损失系数;取0.85~0.95。
7.1.2.3 适用范围
基坑封闭降水技术适用于地下水面埋藏较浅的地区;雨水及废水利用技术适用于各类施工工程。
7.1.2.4 工程案例
天津津湾广场9号楼、上海浦东金融广场、深圳平安中心、天津渤海银行、东营市东银大厦等工程。
7.2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7.2.1 技术内容
建筑垃圾指在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加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以及装饰装修等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弃物。
建筑垃圾减量化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绿色施工新技术、精细化施工和标准化施工等措施,减少建筑垃圾排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指建筑垃圾就近处置、回收直接利用或加工处理后再利用。对于建筑垃圾减量化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主要措施为:实施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堆放;碎石类、粉类的建筑垃圾进行级配后用作基坑肥槽、路基的回填材料;采用移动式快速加工机械,将废旧砖瓦、废旧混凝土就地分拣、粉碎、分级,变为可再生骨料。
可回收的建筑垃圾主要有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砌块碎块,废旧木材、钢筋余料、塑料等。
现场垃圾减量与资源化的主要技术有:
(1)对钢筋采用优化下料技术,提高钢筋利用率;对钢筋余料采用再利用技术,如将钢筋余料用于加工马凳筋、预埋件与安全围栏等。
(2)对模板的使用应进行优化拼接,减少裁剪量;对木模板应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加工制作提高重复使用率的技术;对短木方采用指接接长技术,提高木方利用率。
(3)对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混凝土余料做好回收利用,用于制作小过梁、混凝土砖等。
(4)对二次结构的加气混凝土砌块隔墙施工中,做好加气块的排块设计,在加工车间进行机械切割,减少工地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废料。
(5)废塑料、废木材、钢筋头与废混凝土的机械分拣技术;利用废旧砖瓦、废旧混凝土为原料的再生骨料就地加工与分级技术。
(6)现场直接利用再生骨料和微细粉料作为骨料和填充料,生产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砖,透水砖等制品的技术。
(7)利用再生细骨料制备砂浆及其使用的综合技术。
7.2.2 技术指标
(1)再生骨料应符合《混凝土再生粗骨料》GB/T 25177、《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 25176、《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 240、《再生骨料地面砖、透水砖》CJ/T 400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实心砖》JG/T 505的规定;
(2)建筑垃圾产生量应不高于350t/万m2;可回收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
7.2.3 适用范围
适合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拆迁、新建和改扩建工程。
7.2.4 工程案例
天津生态城海洋博物馆、成都银泰中心、北京建筑大学实验楼工程、昌平区亭子庄污水处理站工程昌平陶瓷馆、邯郸金世纪商务中心,青岛市海逸景园等工程、安阳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门急诊综合楼工程。
7.3 施工现场太阳能、空气能利用技术
7.3.1施工现场太阳能光伏发电照明技术
7.3.1.1 技术内容
施工现场太阳能光伏发电照明技术是利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储存并用于施工现场照明系统的技术。发电系统主要由光伏组件、控制器、蓄电池(组)和逆变器(当照明负载为直流电时,不使用)及照明负载等组成。
7.3.1.2 技术指标
施工现场太阳能光伏发电照明技术中的照明灯具负载应为直流负载,灯具选用以工作电压为12V的LED灯为主。生活区安装太阳能发电电池,保证道路照明使用率达到90%以上。
(1)光伏组件: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又称太阳电池组件。太阳光充足日照好的地区,宜采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阴雨天比较多、阳光相对不是很充足的地区,宜采用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其他新型太阳能电池,可根据太阳能电池发展趋势选用新型低成本太阳能电池;选用的太阳能电池输出的电压应比蓄电池的额定电压高20%~30%,以保证蓄电池正常充电。
(2)太阳能控制器:控制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对蓄电池起到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的作用;在温差较大的地方,应具备温度补偿和路灯控制功能。
(3)蓄电池:一般为铅酸电池,小微型系统中,也可用镍氢电池、镍镉电池或锂电池。根据临建照明系统整体用电负荷数,选用适合容量的蓄电池,蓄电池额定工作电压通常选12V,容量为日负荷消耗量的6倍左右,可根据项目具体使用情况组成电池组。
7.3.1.3 适用范围
施工现场临时照明,如路灯、加工棚照明、办公区廊灯、食堂照明、卫生间照明等。
7.3.1.4 工程案例
北京地区清华附中凯文国际学校工程、长乐宝苑三期工程、浙江地区台州银泰城工程、安徽地区阜阳颖泉万达、湖南地区长沙明昇壹城、山东地区青岛北客站等工程。
7.3.2 太阳能能热水应用技术
7.3.2.1 技术内容
太阳能热水技术是利用太阳光将水温加热的装置。太阳能热水器分为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和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占据国内95%的市场份额,太阳能光热发电比光伏发电的太阳能转化效率较高。它由集热部件(真空管式为真空集热管,平板式为平板集热器)、保温水箱、支架、连接管道、控制部件等组成。
7.3.2.2 技术指标
(1)太阳能热水技术系统由集热器外壳、水箱内胆、水箱外壳、控制器、水泵、内循环系统等组成。常见太阳能热水器安装技术参数如下表:
表7.1 太阳能热水器安装技术参数
产品型号 水箱容积
(吨) 集热面积
(㎡) 集热管规格
(mm) 集热管支数
(支) 适用人数
DFJN-1 1 15 φ47X1500 120 20-25
DFJN-2 2 30 φ47X1500 240 40-50
DFJN-3 3 45 φ47X1500 360 60-70
DFJN-4 4 60 φ47X1500 480 80-90
DFJN-5 5 75 φ47X1500 600 100-120
DFJN-6 6 90 φ47X1500 720 120-140
DFJN-7 7 105 φ47X1500 840 140-160
DFJN-8 8 120 φ47X1500 960 160-180
DFJN-9 9 135 φ47X1500 1080 180-200
DFJN-10 10 150 φ47X1500 1200 200-240
DFJN-15 15 225 φ47X1500 1800 300-360
DFJN-20 20 300 φ47X1500 2400 400-500
DFJN-30 30 450 φ47X1500 3600 600-700
DFJN-40 40 600 φ47X1500 4800 800-900
DFJN-50 50 750 φ47X1500 6000 1000-1100
特别说明:因每人每次洗浴用水量不同,以上所标适用人数为参考洗浴人数,请购买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型号安装。
(2)太阳能集热器相对储水箱的位置应使循环管路尽可能短;集热器面向正南或正南偏西5o,条件不允许时可正南±30o;平板型、竖插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倾角需与工程所在地区纬度调整,一般情况安装角度等于当地纬度或当地纬度±10o;集热器应避免遮光物或前排集热器的遮挡,应尽量避免反射光对附近建筑物引起光污染。
(3)采购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热性能、耐压、电气强度、外观等检测项目,应依据GB/T 19141《家用太阳热水系统技术条件》标准要求。
(4)宜选用合理先进的控制系统,控制主机启停、水箱补水、用户用水等;系统用水箱和管道需做好保温防冻措施。
7.3.2.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太阳能丰富的地区,适用于施工现场办公、生活区临时热水供应。
7.3.2.4 工程案例
海淀区苏家坨镇北安河定向安置房项目东区12、22、25及31地块、天津嘉海国际花园项目、成都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直管区兴隆镇(保三)、正兴镇(钓四)安置房建设项目工程
7.3.3 空气能热水技术
7.3.3.1 技术内容
空气能热水技术是运用热泵工作原理,吸收空气中的低能热量,经过中间介质的热交换,并压缩成高温气体,通过管道循环系统对水加热的技术。空气能热水器是采用制冷原理从空气中吸收热量来加热水的“热量搬运”装置,把一种沸点为零下10多℃的制冷剂通到交换机中,制冷剂通过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再经过压缩机加压做工,制冷剂的温度就能骤升至80℃~120℃。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较常规电热水器的热效率高达380%~600%,制造相同的热水量,比电辅助太阳能热水器利用能效高,耗电只有电热水器的1/4。
7.3.3.2 技术指标
(1)空气能热水器利用空气能,不需要阳光,因此放在室内或室外均可,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上,就可以24小时全天候承压运行;部分空气能(源)热泵热水器参数见下表。
表7.2 部分空气能(源)热泵热水器参数
机组型号 2P 3P 5P 10P
额定制热量(KW) 6.79 8.87 8.87 14.97 30
额定输入功率(KW) 1.96 2.88 2.83 4.67 9.34
最大输入功率(KW) 2.5 3.6 3.8 6.4 12.8
额定电流(A) 9.1 14.4 5.1 8.4 16.8
最大输入电流(A) 11.4 16.2 7.1 12 20
电源电压(V) 220 380
最高出水温度(℃) 60
额定出水温度(℃) 55
额定使用水压(MPA) 0.7
热水循环水量(m3/h) 3.6 7.8 7.8 11.4 19.2
循环泵扬程(m) 3.5 5 5 5 7.5
水泵输出功率(W) 40 100 100 125 250
产水量(L/hr,20℃-55℃) 150 300 300 400 800
COP值 2-5.5
水管接头规格 DN20 DN25 DN25 DN25 DN32
环境温度要求 -5~40℃
运行噪音 ≤50dB(A) ≤55dB(A) ≤55dB(A) ≤60dB(A) ≤60dB(A)
选配热水箱容积(T) 1-1.5 2-2.5 2-2.5 3-4 5-8
(2)工程现场使用空气能热水器时,空气能热泵机组应尽可能布置在室外,进风和排风应通畅,避免造成气流短路。机组间的距离应保持在2米以上,机组与主体建筑或临建墙体(封闭遮挡类墙面或构件)间的距离应保持在3米以上;另外为避免排风短路,在机组上部不应设置挡雨棚之类的遮挡物;如果机组必须布置在室内,应采取提高风机静压的办法,接风管将排风排至室外。
(3)宜选用合理先进的控制系统,控制主机启停、水箱补水、用户用水、以及其它辅助热源切入与退出;系统用水箱和管道需做好保温防冻措施。
7.3.3.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施工现场办公、生活区临时热水供应。
7.3.3.4 工程案例
北京清华附中凯文国际学校、天津嘉海国际花园项目、正兴镇(钓四)安置房建设项目工程、浙江台州银泰城等工程。
7.4 施工扬尘控制技术
7.4.1 技术内容
包括施工现场道路、塔吊、脚手架等部位自动喷淋降尘和雾炮降尘技术、施工现场车辆自动冲洗技术。
(1)自动喷淋降尘系统由蓄水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语音报警系统、变频水泵、主管、三通阀、支管、微雾喷头连接而成,主要安装在临时施工道路、脚手架上。
塔吊自动喷淋降尘系统是指在塔吊安装完成后通过塔吊旋转臂安装的喷水设施,用于塔臂覆盖范围内的降尘、混凝土养护等。喷淋系统由加压泵、塔吊、喷淋主管、万向旋转接头、喷淋头、卡扣、扬尘监测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等组成。
(2)雾炮降尘系统主要有电机、高压风机、水平旋转装置、仰角控制装置、导流筒、雾化喷嘴、高压泵、储水箱等装置,其特点为风力强劲、射程高(远)、穿透性好,可以实现精量喷雾,雾粒细小,能快速将尘埃抑制降沉,工作效率高、速度快,覆盖面积大。
(3)施工现场车辆自动冲洗系统由供水系统、循环用水处理系统、冲洗系统、承重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组成。采用红外、位置传感器启动自动清洗及运行指示的智能化控制技术。水池采用四级沉淀、分离,处理水质,确保水循环使用;清洗系统由冲洗槽、两侧挡板、高压喷嘴装置、控制装置和沉淀循环水池组成;喷嘴沿多个方向布置,无死角。
7.4.2 技术指标
扬尘控制指标应符合现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中的相关要求。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阶段施工现场PM10/h平均浓度不宜大于150μg /m3或工程所在区域的PM10/h平均浓度的120%;结构工程及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工程施工阶段施工现场 PM10/h平均浓度不宜大于60μg/m3 或工程所在区域的PM10/h平均浓度的120%。
7.4.3 适用范围
适应用于所有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工地。
7.4.4 工程案例
深圳海上世界双玺花园工程、北京金域国际工程、郑州东润泰、重庆环球金融中心、成都IFS国金中心等工程。
7.5 施工噪声控制技术
7.5.1 技术内容
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先进施工工艺或采用隔声屏、隔声罩等措施有效降低施工现场及施工过程噪声的控制技术。
(1)隔声屏是通过遮挡和吸声减少噪声的排放。隔声屏主要由基础、立柱和隔音屏板几部分组成。基础可以单独设计也可在道路设计时一并设计在道路附属设施上;立柱可以通过预埋螺栓、植筋与焊接等方法,将立柱上的底法兰与基础连接牢靠,声屏障立板可以通过专用高强度弹簧与螺栓及角钢等方法将其固定于立柱槽口内,形成声屏障。隔声屏可模块化生产,装配式施工,选择多种色彩和造型进行组合、搭配与周围环境协调。
(2)隔声罩是把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搅拌机、混凝土输送泵、电锯等)封闭起来,有效地阻隔噪声的外传。隔声罩外壳由一层不透气的具有一定重量和刚性的金属材料制成,一般用2 mm~3mm厚的钢板,铺上一层阻尼层,阻尼层常用沥青阻尼胶浸透的纤维织物或纤维材料,外壳也可以用木板或塑料板制作,轻型隔声结构可用铝板制作。要求高的隔声罩可做成双层壳, 内层较外层薄一些;两层的间距一般是6mm~10mm,填以多孔吸声材料。罩的内侧附加吸声材料,以吸收声音并减弱空腔内的噪声。要减少罩内混响声和防止固体声的传递;尽可能减少在罩壁上开孔,对于必需的开孔的,开口面积应尽量小;在罩壁的构件相接处的缝隙,要采取密封措施,以减少漏声;由于罩内声源机器设备的散热,可能导致罩内温度升高,对此应采取适当的通风散热措施。要考虑声源机器设备操作、维修方便的要求。
(3)应设置封闭的木工用房,以有效降低电锯加工时噪音对施工现场的影响。
(4)施工现场应优先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优先选用能够减少或避免噪音的先进施工工艺。
7.5.2 技术指标
施工现场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的规定,昼间≤70dB(A),夜间≤55 dB(A)。
7.5.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
7.5.4 工程案例
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二期港汇广场站、人民路越江隧道工程、闸北区312街坊33丘地块商办项目、泛海国际工程、北京地铁14号线08标段等工程。
7.6 绿色施工在线监测评价技术
7.6.1 技术内容
绿色施工在线监测及量化评价技术是根据绿色施工评价标准,通过在施工现场安装智能仪表并借助GPRS通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随时随地以数字化的方式对施工现场能耗、水耗、施工噪声、施工扬尘、大型施工设备安全运行状况等各项绿色施工指标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记录、统计、分析、评价和预警的监测系统和评价体系。
绿色施工涉及管理、技术、材料、工艺、装备等多个方面。根据绿色施工现场的特点以及施工流程,在确保施工各项目都能得到监测的前提下,绿色施工监测内容应尽可能全面,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限度的绿色施工数据,绿色施工在线监测对象应包括但不限于图7.1所示内容。
图7.1 绿色施工在线监测对象内容框架
监测及量化评价系统构成以传感器为监测基础,以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为通讯手段,包括现场监测子系统、数据中心和数据分析处理子系统。现场监测子系统由分布在各个监测点的智能传感器和HCC可编程通讯处理器组成监测节点,利用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数据的转发和传输,达到实时监测施工用电、用水、施工产生的噪音和粉尘、风速风向等数据。数据中心负责接收数据和初步的处理、存储,数据分析处理子系统则将初步处理的数据进行量化评价和预警,并依据授权发布处理数据。
7.6.2 技术指标
(1)绿色施工在线监测及评价内容包括数据记录、分析及量化评价和预警。
(2)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建筑垃圾产生量应不高于350t/万m2。施工现场扬尘监测主要为PM2.5、PM10的控制监测,PM10不超过所在区域的120%。
(3)受风力影响较大的施工工序场地、机械设备(如塔吊)处风向、风速监测仪安装率宜达到100%。
(4)现场施工照明、办公区需安装高效节能灯具(如LED)、声光智能开关,安装覆盖率宜达到100%。
(5)对于危险性较大的施工工序,远程监控安装率宜达到100%。
(6)材料进场时间、用量、验收情况实时录入监测系统,保证远程实时接收监测结果。
7.6.3 适用范围
适用于规模较大及科技、质量示范类项目的施工现场。
7.6.4 工程案例
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郑州泉舜项目,中部大观项目,蚌埠国购项目等工程。
7.7 工具式定型化临时设施技术
7.7.1 技术内容
工具式定型化临时设施包括标准化箱式房、定型化临边洞口防护、加工棚,构件化PVC绿色围墙、预制装配式马道、可重复使用临时道路板等。
(1)标准化箱式施工现场用房包括办公室用房,会议室、接待室、资料室、活动室、阅读室、卫生间。标准化箱式附属用房,包括食堂、门卫房、设备房、试验用房。按照标准尺寸和符合要求的材质制作和使用。
表7.3 标准化箱式房几何尺寸(建议尺寸)
(2)定型化临边洞口防护、加工棚
定型化、可周转的基坑、楼层临边防护、水平洞口防护,可选用网片式、格栅式或组装式。
当水平洞口短边尺寸大于1500mm时,洞口四周应搭设不低于1200mm防护,下口设置踢脚线并张挂水平安全网,防护方式可选用网片式、格栅式或组装式,防护距离洞口边不小于200mm。
楼梯扶手栏杆采用工具式短钢管接头,立杆采用膨胀螺栓与结构固定,内插钢管栏杆,使用结束后可拆卸周转重复使用。
可周转定型化加工棚基础尺寸采用C30混凝土浇筑,预埋 400mm×400mm×12mm钢板,钢板下部焊接直径20mm钢筋,并塞焊8个M18螺栓固定立柱。立柱采用200mm×200mm型钢,立杆上部焊接500mm×200mm×10mm的钢板,以M12的螺栓连接桁架主梁,下部焊接400mm×400mm×10mm钢板。斜撑为100mm×50mm方钢,斜撑的两端焊接150mm×200mm×10mm的钢板,以M12的螺栓连接桁架主梁和立柱。
(3)构件化PVC绿色围墙
基础采用现浇混凝土,支架采用轻型薄壁钢型材,墙体采用工厂化生产的PVC扣板,现场采用装配式施工方法。
(4)预制装配式马道
立杆采用?159mm×5.0mm钢管,立杆连接采用法兰连接,立杆预埋件采用同型号带法兰钢管,锚固入筏板混凝土深度500mm,外露长度500mm。立杆除埋入筏板的埋件部分,上层区域杆件在马道整体拆除时均可回收。马道楼梯梯段侧向主龙骨采用16a号热轧槽钢,梯段长度根据地下室楼层高度确定,每主体结构层高度内两跑楼梯,并保证楼板所在平面的休息平台高于楼板200mm。踏步、休息平台、安全通道顶棚覆盖采用3mm花纹钢板,踏步宽250mm,高200mm,楼梯扶手立杆采用30mm×30mm×3mm方钢管(与梯段主龙骨螺栓连接),扶手采用50mm×50mm×3mm方钢管,扶手高度1200mm,梯段与休息平台固定采用螺栓连接,梯段与休息平台随主体结构完成逐步拆除。
(5)装配式临时道路
装配式临时道路可采用预制混凝土道路板、装配式钢板、新型材料等,具有施工操作简单,占用场地少,便于拆装、移位,可重复利用,能降低施工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等优点。应根据临时道路的承载力和使用面积等因素确定尺寸。
7.7.2 技术指标
工具式定型化临时设施应工具化、定型化、标准化,具有装拆方便,可重复利用和安全可靠的性能;防护栏杆体系、防护棚经检测防护有效,符合设计安全要求。预制混凝土道路板适用于建设工程临时道路地基弹性模量≥40Mpa,承受载重≤40t施工运输车辆或单个轮压≤7t的施工运输车辆路基上铺设使用;其他材质的装配式临时道路的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7.7.3 适用范围
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工程等。
7.7.4 工程案例
北京新机场停车楼及综合服务楼、丽泽SOHO、同仁医院(亦庄)、沈阳裕景二期,大连瑞恒二期,大连中和才华、沈阳盛京银行二标段、北京市昌平区神华技术创新基地、北京亚信联创全球总部研发中心。
7.8 垃圾管道垂直运输技术
7.8.1 技术内容
垃圾管道垂直运输技术是指在建筑物内部或外墙外部设置封闭的大直径管道,将楼层内的建筑垃圾沿着管道靠重力自由下落,通过减速门对垃圾进行减速,最后落入专用垃圾箱内进行处理。
垃圾运输管道主要由楼层垃圾入口、主管道、减速门、垃圾出口、专用垃圾箱、管道与结构连接件等主要构件组成,可以将该管道直接固定到施工建筑的梁、柱、墙体等主要构件上,安装灵活,可多次周转使用。
主管道采用圆筒式标准管道层,管道直径控制在500mm~1000mm范围内,每个标准管道层分上下两层,每层1.8m,管道高度可在1.8m~3.6m之间进行调节,标准层上下两层之间用螺栓进行连接;楼层入口可根据管道距离楼层的距离设置转动的挡板;管道入口内设置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挡板,防止粉尘在各层入口处飞出。
管道与墙体连接件设置半圆轨道,能在180°平面内自由调节,使管道上升后,连接件仍能与梁柱等构件相连;减速门采用弹簧板,上覆橡胶垫,根据自锁原理设置弹簧板的初始角度为45°,每隔三层设置一处,来降低垃圾下落速度;管道出口处设置一个带弹簧的挡板;垃圾管道出口处设置专用集装箱式垃圾箱进行垃圾回收,并设置防尘隔离棚。垃圾运输管道楼层垃圾入口、垃圾出口及专用垃圾箱设置自动喷洒降尘系统。
建筑碎料(凿除、抹灰等产生的旧混凝土、砂浆等矿物材料及施工垃圾)单件粒径尺寸不宜超过100mm,重量不宜超过2kg;木材、纸质、金属和其他塑料包装废料严禁通过垃圾垂直运输通道运输。
扬尘控制,通过在管道入口内设置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挡板,垃圾运输管道楼层垃圾入口、垃圾出口及专用垃圾箱设置自动喷洒降尘系统。
7.8.2 技术指标
垃圾管道垂直运输技术符合《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 50905-2014、《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04-2010和《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2004的标准要求。
7.8.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多层、高层、超高层民用建筑的建筑垃圾竖向运输,高层、超高层使用时每隔50~60m设置一套独立的垃圾运输管道,设置专用垃圾箱。
7.8.4 工程案例
成都银泰广场、天津恒隆广场、天津鲁能绿荫里项目、通州中医院项目等。
7.9 透水混凝土与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
7.9.1 透水混凝土
7.9.1.1 技术内容
透水混凝土是由一系列相连通的孔隙和混凝土实体部分骨架构成的具有透气和透水性的多孔混凝土,透水混凝土主要由胶结材和粗骨料构成,有时会加入少量的细骨料。从内部结构来看,主要靠包裹在粗骨料表面的胶结材浆体将骨料颗粒胶结在一起,形成骨料颗粒之间为点接触的多孔结构。
透水混凝土由于不用细骨料或只用少量细骨料,其粗骨料用量比较大,制备1m3透水混凝土(成型后的体积),粗骨料用量在0.93m3~0.97m3;胶结材在300 kg/m3~400kg/m3,水胶比一般在0.25~0.35。透水混凝土搅拌时应先加入部分拌合水(约占拌合水总量的50%),搅拌约30s后加入减水剂等,再随着搅拌加入剩余水量,至拌合物工作性满足要求为止,最后的部分水量可根据拌合物的工作性情况有所控制。透水混凝土路面的铺装施工整平使用液压振动整平辊和抹光机等,对不同的拌合物和工程铺装要求,应该选择适当的振动整平方式并且施加合适的振动能,过振会降低孔隙率,施加振动能不足,可能导致颗粒粘结不牢固而影响到耐久性。
7.9.1.2 技术指标
透水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为10 mm~50mm, 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一般为10%~25%,透水系数为1mm/s~5mm/s, 抗压强度在10MPa~30MPa;应用于路面不同的层面时,孔隙率要求不同, 从面层到结构层再到透水基层,孔隙率依次增大;冻融的环境下其抗冻性不低于D100。
7.9.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严寒以外的地区;城市广场、住宅小区、公园休闲广场和园路、景观道路以及停车场等;在“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中,可与人工湿地、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等组成“渗、滞、蓄、净、用、排”的雨水生态管理系统。
7.9.1.4 工程案例
西安大明宫世界文化遗址公园、上海世博会透水路面、西安世界花博会公园都实施大面积的透水混凝土路面;国家第一批“海绵城市”的济南、武汉、南宁、厦门、镇江等16个城市获得了大规模的应用。
7.9.2 植生混凝土
7.9.2.1 技术内容
植生混凝土是以水泥为胶结材,大粒径的石子为骨料制备的能使植物根系生长于其孔隙的大孔混凝土,它与透水混凝土有相同的制备原理,但由于骨料的粒径更大,胶结材用量较少,所以形成孔隙率和孔径更大,便于灌入植物种子和肥料以及植物根系的生长。
普通植生混凝土用的骨料粒径一般为20.0mm~31.5mm,水泥用量为200kg/m3 ~300kg/m3,为了降低混凝土孔隙的碱度,应掺用粉煤灰、硅灰等低碱性矿物掺合料;骨料/胶材比为4.5~5.5,水胶比为0.24~0.32,旧砖瓦和再生混凝土骨料均可作为植生混凝土骨料,称为再生骨料植生混凝土。轻质植生混凝土利用陶粒作为骨料,可以用于植生屋面,在夏季,植生混凝土屋面较非植生混凝土的室内温度低约2℃。
植生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与透水混凝土本相同,但注意的是浆体粘度要合适,保证将骨料均匀包裹,不发生流浆离析或因干硬不能充分粘结的问题。
植生地坪的植生混凝土可以在现场直接铺设浇筑施工,也可以预制成多孔砌块后到现场用铺砌方法施工。
7.9.2.2 技术指标
植生混凝土的孔隙率为25%~35%,绝大部分为贯通孔隙;抗压强度要达到10MPa以上;屋面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3.5MPa以上,孔隙率25%~40%。
7.9.2.3 适用范围
普通植生混凝土和再生骨料植生混凝土多用于河堤、河坝护坡、水渠护坡、道路护坡和停车场等;轻质植生混凝土多用于植生屋面、景观花卉等。
7.9.2.4 工程案例
上海嘉定区西江的河道整治工程中500m长河道护坡、吉林省梅河口市防洪堤迎水面5000m2的植生混凝土护坡、贵州省崇遵高速公路董公寺互通式立交匝道挡墙边植生混凝土坡、武夷山市建溪三期防洪工程9km堤体以植生混凝土10万m2迎水坡面护坡等。
7.10 混凝土楼地面一次成型技术
7.10.1 技术内容
地面一次成型工艺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用?150mm钢管压滚压平提浆,刮杠调整平整度,或采用激光自动整平、机械提浆方法,在混凝土地面初凝前铺撒耐磨混合料(精钢砂、钢纤维等),利用磨光机磨平,最后进行修饰工序。地面一次成型施工工艺与传统施工工艺相比具有避免地面空鼓、起砂、开裂等质量通病,增加了楼层净空尺寸,提高地面的耐磨性和缩短工期等优势,同时省却了传统地面施工中的找平层,对节省建材、降低成本效果显著。
7.10.2 技术指标
(1)冲筋:根据墙面弹线标高和混凝土面层厚度用L40×63×4的角钢冲筋,并用作混凝土地面的侧模,角钢用膨胀螺栓(@1000mm)固定在结构板上,用激光水准仪进行二次抄平。
(2)铺撒耐磨混合料:混合料撒布的时机随气候、温度和混凝土配合比等因素而变化。撒布过早会使混合料沉入混凝土中而失去效果;撒布太晚混凝土已凝固,会失去粘结力,使混合料无法与混凝土粘合而造成剥离。判别混合料撒布时间的方法是脚踩其上,约下沉5mm时,即可开始第一次撒布施工。墙、门、柱和模板等边线处水分消失较快,宜优先撒布施工,以防因失水而降低效果。第一次撒布量是全部用量的2/3,拌合应均匀落下,不能用力抛而致分离,撒布后用木抹子抹平。拌合料吸收一定的水分后,再用磨光机除去转盘碾磨分散并与基层混凝土浆结合在一起。第二次撒布时,先用靠尺或平直刮杆衡量水平度,并调整第一撒布不平处,第二次方向应于第一次垂直。第二次撒布量为全部用量的1/3,撒布后立即抹平,磨光,并重复磨光机作业至少两次,磨光机作业时应纵横相交错进行,均匀有序,防止材料聚集。
(3)表面修饰。磨光机作业后面层仍存在磨纹较凌乱,为消除磨纹最后采用薄钢抹子对面层进行有序方向的人工压光,完成修饰工序。
(4)养护及模板拆除。地面面层施工完成24h后进行洒水养护,在常温条件下连续养护不得少于7d;养护期间严禁上人;施工完成24h后进行角钢侧模拆除,应注意不得损伤地面边缘。
(5)切割分隔缝。为避免结构柱周围地面开裂,必须在结构柱等应力集中处设置分格缝,缝宽5mm,分隔缝在地面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完工后5d左右),用砂轮切割机切割。柱距大于6m的地面须在轴线中切割一条分格缝,切割深度应至少为地面厚度的1/5。填缝材料采用弹性树脂等材料。
7.10.3 适用范围
停车场、超市、物流仓库及厂房地面工程等。
7.10.4 工程案例
抚顺罕王微机电高科技产业园项目、沈阳友谊时代广场项目、大连富丽华项目、邯郸友谊时代广场等工程。
7.11 建筑物墙体免抹灰技术
7.11.1 技术内容
建筑物墙体免抹灰技术是指通过采用新型模板体系、新型墙体材料或采用预制墙体,使墙体表面允许偏差、观感质量达到免抹灰或直接装修的质量水平。现浇混凝土墙体、砌筑墙体及装配式墙体通过现浇、新型砌筑、整体装配等方式使外观质量及平整度达到准清水混凝土墙、新型砌筑免抹灰墙、装饰墙的效果。
现浇混凝土墙体是通过材料配制、细部设计、模板选择及安拆,混凝土拌制、浇筑、养护、成品保护等诸多技术措施,使现浇混凝土墙达到准清水免抹灰效果。
对非承重的围护墙体和内隔墙可采用免抹灰的新型砌筑技术,采用粘接砂浆砌筑,砌块尺寸偏差控制为1.5 mm~2mm,砌筑灰缝为2 mm~3mm。对内隔墙也可采用高质量预制板材,现场装配式施工,刮腻子找平。
7.11.2 技术指标
(1)现浇混凝土墙体是通过材料配制、细部设计、模板选择及安拆,混凝土拌制、浇筑、养护、成品保护等诸多技术措施,使现浇混凝土墙达到准清水免抹灰效果。
准清水混凝土墙技术要求参见下表。
表7.4 准清水混凝土技术要求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说明
1 轴线位移(柱、墙、梁) 5 尺量 表面平整密实、无明显裂缝,无粉化物,无起砂、蜂窝、麻面和孔洞,气泡尺寸不大于10mm ,分散均匀。
2 截面尺寸(柱、墙、梁) ±2 尺量
3 垂直度 层高 5 坠线
全高 30
4 表面平整度 3 2m靠尺、塞尺
5 角、线顺直 4 线坠
6 预留洞口中心线位移 5 拉线、尺量
7 接缝错台 2 尺量
8 阴阳角方正 3
(2)新型砌筑免抹灰墙体技术要求参见表7.5。
表7.5 新型砌筑墙技术要求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说明
1 砌块尺寸允许偏差 长度 ±2 —— 新型砌筑是采用粘接砂浆砌筑的墙体,砌块尺寸偏差为1.5~2mm,灰缝为2~3mm
宽(厚)度 ±1.5
高度 ±1.5
2 砌块平面弯曲 不允许 ——
3 墙体轴线位移 5 尺量
4 每层垂直度 3 2m托线板,吊垂线
5 全高垂直度≤10m 10 经纬仪,吊垂线
6 全高垂直度>10m 20 经纬仪,吊垂线
7 表面平整度 3 2m靠尺和塞尺
7.11.3 适用范围
适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墙体工程。
7.11.4 工程案例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北京市顺义区中国航信高科技产业园区、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核心岛)会议中心、华都中心等工程。
8 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
8.1 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
8.1.1 聚氯乙烯(PVC)、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
8.1.1.1 技术内容
机械固定即采用专用固定件,如金属垫片、螺钉、金属压条等,将聚氯乙烯(PVC)或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以及其他屋面层次的材料机械固定在屋面基层或结构层上。机械固定包括点式固定方式和线性固定方式。固定件的布置与承载能力应根据实验结果和相关规定严格设计。
聚氯乙烯(PVC)或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的搭接是由热风焊接形成连续整体的防水层。焊接缝是因分子链互相渗透、缠绕形成新的内聚焊接链,强度高于卷材且与卷材同寿命。
点式固定即使用专用垫片或套筒对卷材进行固定,卷材搭接时覆盖住固定件。
线性固定即使用专用压条和螺钉对卷材进行固定,使用防水卷材覆盖条对压条进行覆盖。
8.1.1.2 技术指标
(1)屋面为压型钢板的基板厚度不宜小于0.75mm,且基板最小厚度不应小于0.63mm,当基板厚度在0.63~0.75mm时应通过固定钉拉拔试验;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40mm,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并应通过固定钉拉拔试验。
(2)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的物理性能应满足《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GB 12952标准要求、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物理性能指标应满足《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GB 27789标准要求,主要性能指标见表8.1、表8.2。
表8.1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主要性能
试验项目 性能要求
最大拉力/(N/cm) ≥250
最大拉力时延伸率/% ≥15
热处理尺寸变化率/% ≤0.5
低温弯折性 -25℃,无裂纹
不透水性(0.3MPa,2h) 不透水
接缝剥离强度/(N/mm) ≥3.0
人工气候加速老化(2500h) 最大拉力保持率/% ≥85
伸长率保持率/% ≥80
低温弯折性(-20℃) 无裂纹
表8.2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主要性能
试验项目 性能要求
最大拉力/(N/cm) ≥250
最大拉力时延伸率/% ≥15
热处理尺寸变化率/% ≤0.5
低温弯折性 -40℃,无裂纹
不透水性(0.3MPa,2h) 不透水
接缝剥离强度/(N/mm) ≥3.0
人工气候加速老化(2500h) 最大拉力保持率/% ≥90
伸长率保持率/% ≥90
低温弯折性/(℃) -40,无裂纹
8.1.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厂房、仓库和体育场馆等低坡大跨度或坡屋面的新屋面及翻新屋面的建筑防水工程。
8.1.1.4 工程案例
五棵松体育馆、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项目新建厂房一期、新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广州丰田扩能项目厂房、大连英特尔芯片工厂、奇瑞路虎工厂、沈阳宝马新工厂、天津西青区体育馆。
8.1.2 三元乙丙(EPDM)、热塑性聚烯烃(TPO)、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无穿孔机械固定技术
8.1.2.1 技术内容
无穿孔机械固定技术与常规机械固定技术相比,固定卷材的螺钉没有穿透卷材,因此称之为无穿孔机械固定。
三元乙丙(EPDM)防水卷材无穿孔机械固定技术采用将增强型机械固定条带(RMA)用压条、垫片机械固定在轻钢结构屋面或混凝土结构屋面基面上,然后将宽幅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EPDM)粘贴到增强型机械固定条带(RMA)上,相邻的卷材用自粘接缝搭接带粘结而形成连续的防水层。
热塑性聚烯烃(TPO)、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无穿孔机械固定技术采用将无穿孔垫片机械固定在轻钢结构屋面或混凝土结构屋面基面上,无穿孔垫片上附着与TPO/PVC焊接的特殊涂层,利用电感焊接技术将TPO/PVC焊接于无穿孔垫片上,防水卷材的搭接是由热风焊接形成连续整体的防水层。
8.1.2.2 技术指标
根据风速、建筑物所在区域、建筑物规格、基层类型、屋面结构层次等因素,计算机械固定密度,并在屋面不同部位,分别设计边区、角区和中区,按不同密度进行固定。抗风荷载性能是机械固定技术非常关键的指标。
热塑性聚烯烃(TPO)、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防水卷材与无穿孔垫片焊接后的拉拔力均不小于2500N。
表8.3 增强型机械固定条带(RMA)和搭接带的技术要求及主要性能
项 目 增强型三元乙丙 搭接带(两边)
基本材料 三元乙丙橡胶 合成橡胶
厚度/mm 1.52 0.63
宽度/mm 245 76
持粘性/min ≥20
耐热性(80℃,2h) 无流淌、无龟裂、无变形
低温柔性/℃ —40℃,无裂纹
剪切状态下粘合性(卷材)(N/mm) ≥2.0
剥离强度(卷材)(N/mm) ≥0.5
热处理剥离强度保持率(卷材,80℃,168h) ≥80
表8.4 三元乙丙橡胶(EPDM)防水卷材主要性能
试验项目 性能要求
无增强 内增强
最大拉力/(N/10mm) — ≥200
拉伸强度(MPa) 23℃ ≥7.5 —
60℃ ≥2.3 —
最大拉力时伸长率/% — ≥15
断裂伸长率(%) 23℃ ≥450 —
-20℃ ≥200 —
钉杆撕裂强度(横向)/N ≥200 ≥500
撕裂强度/(KN/m) ≥25 —
低温弯折性 -40℃,无裂纹 -40℃,无裂纹
臭氧老化(500pphm,40℃,50%,168h) 无裂纹(伸长率50%时) 无裂纹(伸长率0时)
热处理尺寸变化率(80℃,168h)/% ≤1 ≤1
接缝剥离强度(N/mm) ≥2.0或卷材破坏 ≥2.0或卷材破坏
浸水后接缝剥离强度保持率(常温浸水 168h) ≥7.0或卷材破坏 ≥7.0或卷材破坏
热空气老化
(80℃,168h) 拉力(强度)保持率/% ≥80 ≥80
延伸率保持率/% ≥70 ≥70
低温弯折性/℃ -35 -35
耐碱性
(饱和Ca(OH)2) 拉力(强度)保持率/% ≥80 ≥80
延伸率保持率/% ≥80 ≥80
人工气候加速
老化(2500h) 拉力(强度)保持率/% ≥80 ≥80
延伸率保持率/% ≥70 ≥70
低温弯折性/℃ -35 -35
8.1.2.3 适用范围
轻钢屋面、混凝土屋面工程防水。
8.1.2.4 工程案例
北京卡夫饼干厂、苏州齐梦达芯片厂、天津空客A320总装厂、沈阳宝马厂房、石家庄格力电器厂房、安徽巢湖储备粮库、北京奔驰涂装车间。
8.2 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
8.2.1 技术内容
该技术创新点包括材料设计及施工两部分。
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所采用的材料是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该卷材系在一定厚度的高密度聚乙烯卷材基材上涂覆一层非沥青类高分子自粘胶层和耐候层复合制成的多层复合卷材;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断裂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胶膜的耐水性好,一、二级的防水工程单层使用时也可达到防水要求。采用预铺反粘法施工时,在卷材表面的胶粘层上直接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固化后,与胶粘层形成完整连续的粘结。这种粘结是由混凝土浇筑时水泥浆体与防水卷材整体合成胶相互勾锁而形成。高密度聚乙烯主要提供高强度,自粘胶层提供良好的粘结性能,可以承受结构产生的裂纹影响。耐候层既可以使卷材在施工时可适当外露,同时提供不粘的表面供施工人员行走,使得后道工序可以顺利进行。
8.2.2 技术指标
8.5 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项 目 指标
拉力/(N/50mm) ≥500
膜断裂伸长率/%) ≥400
低温弯折性 -25℃,无裂纹
不透水性 0.4MPa,120min,不透水
冲击性能 直径(10±0.1)mm,无渗漏
钉杆撕裂强度/N ≥400
防窜水性 0.6MPa,不窜水
与后浇混凝土剥离强度/(N/mm) 无处理 ≥2.0
水泥粉污染表面 ≥1.5
泥沙污染表面 ≥1.5
紫外线老化 ≥1.5
热老化 ≥1.5
与后浇混凝土浸水后剥离强度,(N/mm) ≥1.5
热老化
(70℃,168h) 拉力保持率/% ≥90
伸长率保持率/% ≥80
低温弯折性 -23℃,无裂纹
8.2.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下工程底板和侧墙外防内贴法防水。
8.2.4 工程案例
北京地铁十号线农展馆站、北京地铁四号线知春路站、北京LG大厦、北京宝洁研发中心、上海联合利华研发中心、上海陶氏化工研发大楼、大连奥林匹克广场、无锡机场候机楼、南京光进湖别墅。
8.3 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
8.3.1 技术内容
预备注浆系统是地下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接缝防水施工技术。注浆管可采用硬质塑料或硬质橡胶骨架注浆管、不锈钢弹簧骨架注浆管。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将具有单透性、不易变形的注浆管预埋在接缝中,当接缝渗漏时,向注浆管系统设定在构筑物外表面的导浆管端口中注入灌浆液,即可密封接缝区域的任何缝隙和孔洞,并终止渗漏。当采用普通水泥、超细水泥或者丙烯酸盐化学浆液时,系统可用于多次重复注浆。利用这种先进的预备注浆系统可以达到“零渗漏”效果。
预备注浆系统是由注浆管系统、灌浆液和注浆泵组成。注浆管系统由注浆管、连接管及导浆管、固定夹、塞子、接线盒等组成。注浆管分为一次性注浆管和可重复注浆管两种。
8.3.2 技术指标
(1)硬质塑料、橡胶管或螺纹管骨架注浆管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8.6的要求。
表8.6 硬质塑料或硬质橡胶骨架注浆管的物理性能
序号 项目 指标
1 注浆管外径偏差/mm ±1.0
2 注浆管内径偏差/mm ±1.0
3 出浆孔间距/mm ≤20
4 出浆孔直径/mm 3~5
5 抗压变形量/mm ≤2
6 覆盖材料扯断永久变形/% ≤10
7 骨架低温弯曲性能 -10℃,无脆裂
(2)不锈钢弹簧骨架注浆管的主要物理性能应符合表8.7的要求。
8.7 不锈钢弹簧骨架注浆管的物理性能
序号 项目 指标
1 注浆管外径偏差/mm ±1.0
2 注浆管内径偏差/mm ±1.0
3 不锈钢弹簧钢丝直径/mm ≥1.0
4 滤布等效孔径O95/mm <0.074
5 滤布渗透系数K20/(mm/s) ≥0.05
6 抗压强度/(N/mm) ≥70
7 不锈钢弹簧钢丝间距,圈/10cm ≥12
8.3.3 适用范围
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在施工缝、后浇带、新旧混凝土接触部位使用。主要应用于地铁、隧道、市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构)筑物。
8.3.4 工程案例
北京地铁、上海地铁、深圳地铁、杭州地铁、成都地铁、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国家大剧院、杭州大剧院。
8.4 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
8.4.1 技术内容
丙烯酸盐化学灌浆液是一种新型防渗堵漏材料,它可以灌入混凝土的细微孔隙中,生成不透水的凝胶,充填混凝土的细微孔隙,达到防渗堵漏的目的。丙烯酸盐浆液通过改变外加剂及其加量可以准确地调节其凝胶时间,从而可以控制扩散半径。
8.4.2 技术指标
丙烯酸盐灌浆液及其凝胶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8.8和表8.9要求。
表8.8 丙烯酸盐灌浆液物理性能
序号 项目 技术要求 备注
1 外观 不含颗粒的均质液体
2 密度/(g/cm3) 生产厂控制值≤±0.05
3 黏度/(MPa?s) ≤10
4 pH值 6.0~9.0
5 胶凝时间 可调
6 毒性 实际无毒 按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为无毒
此文章是由(m.jacequick.com)整理,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犯贵方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仅供学习参考!